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教育] 江西“幼升小”家长通宵排队 政策释疑:真没必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7 20:53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425

    主题

    467

    帖子

    3013

    积分

    朝阳老人

    Rank: 8Rank: 8

    积分
    30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7690 facebook 发表于 2017-8-22 18:13:36
    导语:江西各地“幼升小”报名进行中,尽管教育部门屡次给出“保证符合条件的孩子全部入学”的承诺和提醒,但熬夜排队现象仍在不少地方的部分学校不断上演。“幼升小”,家长何故如此焦虑?江西的“幼升小”真的有那么难吗?
    中国江西网记者徐杰整合报道
    据了解,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小孩能就读小学的关心,在确定小学之后,又在担心是否能报上名。

    (图片来自网络)
    政策释疑:我的孩子能在哪读哪所小学?
    江西出台《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凡年满6周岁(当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应当免试就近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小学须划定招生范围 让学生就近入学
    《意见》提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要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依据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辖区内每一所小学合理划定招生范围,科学制定招生计划。
    《意见》要求,要有序确定入学对象,小学入学对象按片区划分确定。

    农民进城落户子女同享就近划片入学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已于日前出台,明确了农业转移人口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子女实行就近划片入学政策、享有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保政策。

    意见明确,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市县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就近划片入学政策。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同等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通宵排队给娃报名真没必要 符合条件一定能入学
    分班和报名先后顺序无关
    坚持义务教育“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及“平等受教育”的原则,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在规定时间内早报和晚报没有区别
    首先每个小学的名额基本不会超出上限,教育局在学区划分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各种变量的因素。但万一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剂,也只是调一类人,而不会按先后顺序调,所以没有必要整夜排队。学校分班与报名先后顺序毫无关系,分班完全是随机的。
    学校分发号牌:为了现场秩序更好
    对于学校分发号牌,有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场人太多了,号码牌上会注明家长应该在哪个时间段来校办理报名”,一些家长拿到号牌后会离开现场,在指定时间再来学校,这样现场的秩序会相对更好,也不会引起更多不清楚招生政策家长的“围观”。
    幼升小报名老师与学生交流目的:均衡分班
    有的小学在报名成功后,学校的老师还会与孩子单独进行聊天,问一些问题。对此,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心理准备,得知老师要和孩子一对一交流时,都显得有些紧张,担心这样的交流,会影响分班。

    对此,多个学校的报名老师,均被告知交流以聊天为主,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便于均衡分班,不会影响录取,家长不需要在孩子入学前灌输小学知识多做准备。
    小学未到6岁能否入学?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而新学期一般都是9月1日开学,在9月1日开学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生日截止到8月31日,这是为什么大多数省市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基本都是8月31日的原因。那小学入学儿童出生截止日期是否可推迟到12月31日呢?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并明确: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教育部把入学截止日期变化交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是符合因地制宜的做法。文件里没说截止时间变成12月31日
    当然江西也做出“新尝试”,赣州小学入学年龄调整为当年12月31日。
    日前,赣州市政府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工作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实行“零择校”政策。
    确保适龄儿童按时入学
    意见明确,各县(市、区)要根据城镇化进程及生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学校网点布局。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学校新改扩建,尤其是城区学校扩容改造,确保学位能够满足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入学时间可按实际调整
    意见强调,各县(市、区)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据街道、村组、路段、门牌号等,为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划分学区,并在学区内招生。要根据城镇化进程,预测生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学区划分,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在家门口上学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各地结合实际自行制定,但最迟不能超过当年12月31日,且应保障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妥善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保障随迁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对于入学年龄调整,看看大家怎么说
    老师
    某小学一年级级组老师:
    该小学一年级级组的众老师们对此态度一致:不支持变动,更不支持调整到12月31日。
    老师们认为,将入读时间再往前推,孩子的生理、心理条件都未准备好,“一年级的系统化学习,对于不满6周岁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完成,无论是从从握笔丶专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方面考虑,“实在不适合再提前入读年龄”。
    家长
    有家长认为,每一年为抢在9月1日前入学,选择8月底剖腹产的妈妈不在少数。“现在不限定8月31日,早入学对孩子以后升学求职都有年龄优势的,理想状态是放宽到12月31日。”

    有家长表示担忧,早入学截止日期放宽至12月31日,同样会带来一批本该在1月出生的孩子提前落地的情形。“年龄太小,把孩子送进学校,大人小孩儿都难适应吧。
    2017年小学入学新变化
    江西小学新增一门课程:《科学》
    今年秋季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将出现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科学》。这门课程将影响一千余万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相信这一变化,将成为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小贴士:小学新生入学准备工作
    入学材料准备:
    1.新生报名登记时除了带上孩子以外,还须出具监护人及适龄儿童的户口簿、房屋产权证及预防接种证等有关证件。
    2.其中学生户口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的产权证相一致。
    3.所谓“全家”指学生和父母户口同簿,缺一不可。
    4.“产权证”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该生父母的(而不是共有权证)。
    5.“实际常住”指非空挂,确实居住在产权证所在处。
    文具等物品准备:
    准备笔袋,尽量不要买文具盒,因为孩子太小,时常在课堂中出现文具盒摔落的情况,影响课堂教学环境,而笔袋则比较实用,不易损坏。
    建议使用HB铅笔,因为HB铅笔的硬度较高,不容易折断,适合书写,特别是适合刚学习写字的小朋友们。
    不要过早给孩子使用自动铅笔、导弹笔或是签字笔、钢笔,准备的铅笔数量大约为5-8支。
    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姓名贴,贴在一些长久使用的物品上,防止东西的丢失。
    给孩子准备水杯,一般学校有饮水机,让孩子带一杯水,喝完后可以再去饮水机接水。带手帕或纸巾,用来擦汗、擦鼻涕或上厕所。在校就餐的,还需要准备毛巾、勺子、筷子等餐具。
    心理准备:
    首先引导孩子懂得学校的学习与幼儿园的游戏不同,不能视课堂学习为儿戏。应该集中精力听讲,认真细心地完成作业,学习结果要达到标准要求,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教育孩子要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对待集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争取在班集体内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第三,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在家里也要帮孩子布置出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角,让孩子在家中先体会一下成为小学生的新鲜感受。
    第四,切忌吓唬孩子和批评老师。
    专家:家长要转变观念不要过于依赖和迷信“名校”
    一方面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部门应当在校舍、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上优化配置,促进流动和共享;另一方面家长观念从“能上学”到“上好学”转变的同时,也应放平心态,重视家庭教育,不要过于依赖和迷信“名校”。
    结语
    随着家长对小孩教育的日渐重视,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日益稀缺,以及一些家长跟风排队的行为,才使得通宵给娃排队的“闹剧”在各地“竞相上演”。本来没有必要的行为,却在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驱使之下变得理所当然,与其通宵排队报名,不如将心思花在如何让孩子在小学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顺利过渡“小升初”上来。

    发消息 收听TA 回复 论坛版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现在加入朝阳在线,注册一个账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